繼十二月下旬遼寧九道嶺煤業有限公司工資集體協商圓滿結束之后,遼寧渤大化工有限公司、輝山乳業集團錦州分公司、義縣自來水公司、義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四家單位單位,先后開展了工資集體協商,截止到本月16日,我縣5家“基層工會活力建設”試點單位的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全部完成,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本輪工資集體協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縣委副書記親臨縣總工會做了動員。縣總工會積極推動,成立了由黨組成員、中層領導、社會化工會工作者組成的指導組,以會議、研討、培訓等多種形式深入企業指導工作。人社局及時督促,預審合同草案,同時對企業資方進行了業務指導。鄉鎮黨委、政府和工會以及工商聯、主管局都積極配合,派得力人手指導和參與協商工作。縣總工會聘請的工資集體協商指導員全程參與,按部就班在每個階段都及時跟進指導。為協商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市總工會經審委何有剛主任見證了五家協商的全過程,有的放矢地分別給予中肯的點評,并給予了高度評價。
這五家單位的工資集體協商,程序嚴謹、議題明晰、論據充分、語言藝術、各具特色、效果顯著。
一是程序嚴謹,嚴格依法依規開展協商。首先,勞資雙方協商代表的產生符合法律程序。勞方協商代表是由工會委員會提名、提交職工代表大會全體會員代表表決通過并張榜公示產生的,涵蓋工會委員、女工代表、車間班組代表等,首席代表均為工會主席;資方代表由法定代表人書面指派,涵蓋財務、人力資源和管理人員等,首席代表均為法定代表人。雙方人員對等,體現平等協商。雙方代表構成均符合《遼寧省企業工資集體協商規定》第三章第十條之規定,具有法律效力。其次,要約方及時要約,應約方回應迅速。從要約發出到收到應約均在10個工作日內,最短的只有5個工作日;從要約發出到正式協商都在20個工作日內。再者,資方主動發出要約,體現了經營者超前的經營理念。勞方主動發出要約,體現工會組織的維權意識;資方積極回應,展示了企業家的胸懷;資方主動發出要約,充分顯示工會組織“要約行動”的浩大聲勢,同時,更能體現經營者的超前理念。
二是議題明晰,充分體現維權意識。5家單位的協商議題全部圍繞工資增長、職工福利、勞動保護和女職工特殊權益保護等方面。在維護職工經濟權益的同時,關注健康權益、生命權益,而協商本身就體現了維護“職工參與企業民主管理”的權益。
三是準備充分,數據詳實,信息準確。企業資方在保護商業機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供如資產負債表、各崗位工資標準、同行業工資對比以及義縣區域內最低工資標準指導線等詳實數據;勞方代表分工協作,通過網絡搜索、圖書查閱、電話咨詢和下發《集體協商職工意見表》等多種途徑展開調研,尋找可參照企業各工種的工資標準、勞動保護、職工福利等數據。雙方代表盡職盡責,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獲得大量詳實的第一手資料,使協商過程有理有據,為順利達成協議做了充分的準備。
四是語言藝術,既能體現雙方博弈,又能感受到協商的真誠和諧。協商準備階段,縣工資集體協商指導員現場指導,大到法律法規、國際國內市場現狀,小到語言的組織、詞句的推敲,無不體現協商指導員和協商代表的心血。在爭議焦點議題時,雙方代表既據理力爭又語言得體,沒有過激言辭,是真正意義的談判雙方;在加班工資、帶薪休假、女職工特殊權益等福利方面,本著著眼企業實際的原則,最大限度地保障職工權益,雙方代表都做出了讓步,使協商氣氛融洽。
五是協商各具特色,內容形式豐富。不同企業、不同工種、不同人群關注的內容不同,針對各自企業現狀和職工群體的不同訴求依法依規開展協商。遼寧九道嶺煤業有限公司在煤炭市場不景氣的大氣候下,協商內容圍繞“保崗位、保工資發放”;輝山乳業集團錦州分公司在企業擴大再生產的情況下,主要圍繞“工資增長、帶薪休假”開展協商;遼寧渤大化工有限公司在“五險一金”、加班工資方面開展協商;義縣自來水公司打破常規,由企業資方發出要約,積極推動工資增長和女職工權益保護;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重點協商帶薪休假和農民工權益保護等。
六是協商效果顯著,職工權益得到保障。經過工資集體協商,形成了《工資專項集體合同》草案,經上級工會和人社部門預審,準備在年初的職代會上表決通過。目前,已有一家單位落實了工資增長,增長幅度達到8%。其它單位正在逐步落實中。(楊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