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無恙原為錦,大地呈祥又是春”,2024年的春風已吹拂在每個人的臉上,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神州萬里普天同慶。此時此刻,從渤海之濱錦州灣畔到各縣(市)區基層一線的廣大職工朋友,人人春風得意,個個笑逐顏開。大紅的福字、吉祥的春聯、炫彩的剪紙,萬余副滿載著“娘家人”“貼心人”的美好祝福被送到了各大企業、職工之家、工會驛站、街道社區、勞動模范、技能標兵、先進工作者等基層一線。
錦州市總工會發起活動后,各縣(市)區總工會第一時間響應,積極配合,精心準備,從城市到鄉村、從企業到車間、從職工之家到職工家里、從市工人文化宮到縣區工人文化宮,從市職工服務中心到基層工會文體活動室,寫春聯、送春聯、書畫交流、剪紙等非遺項目交替上場,濃濃的年味兒引得社會各界的拍手稱贊,一縣一區一品牌,一宮一館一特色,傳播了工會的聲音,傳遞了工會對基層職工的關愛。
今年的春聯撰寫融入了眾多廣大職工群眾喜愛的非遺項目,最具代表性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國家級非遺項目醫巫閭山滿族剪紙、省級非遺項目撕紙、刻紙,這些非遺項目特別適合春節,幾張彩紙經過傳承人的剪刻,一張張具有中國傳統韻味兒的福字、龍形作品贏得廣大職工拍手叫好。
往年寫春聯都抓住了幾個傳統節日的時間節點,通常是上午在各大職工活動陣地先后舉行。而今年市職工服務中心(市工人文化宮)職工書畫苑組織的八位書畫名家、非遺傳承人卻是在下班后,利用業余時間在市工人文化宮職工書畫室集體寫春聯、剪窗花。幾位書畫家說:每年這個時候是最忙的,白天參加各單位主辦的書畫活動應接不暇,而在晚上寫春聯還是第一次。如此一來,各項互動都能排得開,晚上還能有更加充足的時間為基層一線職工多趕寫一大批春聯。
在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上融入現代數字元素,讓廣大職工及家屬更好的接受并開拓視野,市總工會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首先是后臺大數據的整理,四個版塊為萬米高空瞰錦州、錦州高空映像、母親河小凌河歲月變遷、紅色遺址遺存,每個版塊都用VR虛擬與現實技術呈現。
內容涵蓋錦州歷史人文、紅色遺址、自然風光、城市新貌等資源。數百個點位把錦繡之州及各縣(市)區的映像記錄一覽無余。
錦州市總工會在市職工服務中心(市工人文化宮)設立本次活動的主會場,各縣(市)區設立了分會場,同一個主題、同一份祝福、同一份心愿,用一副副迎春的對聯傳遞著對基層的關愛。據初步統計,所有場地疊加對聯、剪紙數已超過萬副,將由各縣(市)區代表市總工會送到基層一線,走進職工群眾的家里,把工會的關愛傳遞到每一個職工的心里,讓廣大職工過一個歡樂祥和且有意義的中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