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千家,才能略知百家之情;進萬戶,才能稍解十家之困。駐村干部走家串戶,多與村民打交道才能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接地氣沾土氣,我在這個過程中也收獲良多,感觸頗深。
與民為善,用情融入。來往村部總是會碰到一位老大爺在路邊坐著,一開始他看著我,我也看著他,只是友善的笑笑。在入戶走訪過程中我嘗試把村民當成自己家鄉的街坊鄰居一樣去嘮嗑,“大爺,吃飯了嗎?”“姐,咱家幾口人啊?孩子幾歲了?在哪上學呢?”“這歲數大了,有個好身體就是最有福的,好好保養啊。”……村民們也會問我在哪工作、多大年齡之類的問題,有的還會存上我的手機號,說有事的時候找我幫忙……就這樣,我和大家慢慢熟絡起來。“大爺,坐著哪!”,“哎,來啦,閨女。”成了我和那位大爺的日常對話,而我也真正從與民為善中體會到了駐村工作的快樂。
訪貧問苦,感同身受。作為駐村干部要像魚一樣融入水中去品味水的甘甜苦澀,而不是如蜻蜓一般浮在水面點水而止,而廣大村民的喜怒哀樂就是我們工作的根本和源泉。村里的 “四老人員”、空巢老人、低保戶、建檔立卡戶等弱勢群體是我入戶走訪的重點,我總是會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如何,當聽到“我這身體行,啥毛病沒有。”我會發自內心的感到欣慰;聽到身患重病,再加上經濟條件不好,我也會糾結犯愁。村上65歲的王叔林大爺身患尿毒癥,需要常年透析,經濟非常拮據,跟我說起他的病情忍不住老淚縱橫……回到村部后,我們村兩委班子立即召開會議,研究將包括王大爺等三位家庭條件不好的大病患者納入建檔立卡戶,讓他們享受到更多國家的惠民政策。目前,已經村民代表大會民主討論通過,提交鄉政府審批。
得了人氣,提了心氣。駐村以來,我努力用心、用情、用力融入村民,用愛心、誠心、耐心去做每一項工作,漸漸地贏得了村民和“兩委”班子的信任。村民們會親切叫我“小鮑書記”或“小書記”,村兩委班子成員則直接呼我“小鮑”,像同事朋友一樣和諧相處。得了人氣,我工作的心氣也提高了,感覺工作起來更得心應手了。特別是在近期開展的掃黑除惡系列工作中,我與村兩委班子一起懸掛宣傳條幅、繪制宣傳標語、播報宣傳廣播,更走進街頭巷口、百姓家中宣傳掃黑除惡工作……三個月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東關村實現了掃黑除惡宣傳無死角,家家知,人人曉的良好狀態。
老子告訴我們:“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所以小事不小。在駐村工作中,只有對待村民舉輕若重,認真從每一件小事、易事做起,才能助力實現鄉村振興的大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