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哪些常見情緒,情緒是怎么產生的?
《心理學大辭典》中認為:"情緒是有機體反映客觀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的關系的態度體驗"。換成煙火氣的話就是“情緒是我們對外界事物的態度”。
人有4種基本情緒(喜、怒、哀、懼),這是基本直接的情緒,受我們情緒腦直接支配主導。
其他的比如剛才說到的悲傷,堅定,還有焦慮,恐慌,低落等等,這些屬于復合情緒,是由幾種情緒混雜在一起,形成的對事物的態度。當然情緒也是分種類的。
按照情緒發生的速度、強度和持續時間,可將情緒分成心境、激情和應激三種:
1、心境。心境是一種微弱、彌散和持久的情緒 , 也就是平時說的心情。心境的好壞 , 常常是由某個具體而直接的原因造成的 , 它所帶來的愉快或不愉快會保持一個較長的時段 , 并且把這種情緒帶入工作、學習和生活中 , 影響人的感知、思維和記憶。 愉快的心境讓人精神抖擻 , 感知敏銳 , 思維活躍 , 待人寬容 ; 而不愉快的心境讓人萎靡不振,感知和思維麻木、多疑,看到的、聽到的全都是不如意、不順心的事物。我們常被診斷的焦慮癥、抑郁癥是一種心境障礙。
2、激情。 類似于平時說的激動。激情是一種猛烈、迅疾和短暫的情緒。激情是由某個事件或原因引起的當場發作 , 情緒表現猛烈,但持續的時間不長 , 并且牽涉的面不廣。激情通過激烈的言語爆發出來 , 是一種心理能量的宣泄 , 從一個較長的時段來看 , 對人的身心健康的平衡有益 , 但過激的情緒也會使當時的失衡產生可能的危險。特別是當激情表現為驚恐、狂怒而又爆發不出來的時候 , 全身發抖、
手腳冰涼、小便失禁、渾身癱軟 , 那就得趕快送醫院了。
3、應激。應激是機體在各種內外環境因素及社會、心理因素刺激時所出現的全身性非特異性適應反應,又稱為應激反應。非特異性適應是指人一生下來就有的適應能力。這些刺激因素稱為應激源。應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緊迫與危險情況下引起的高速而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應激的最直接表現即精神緊張。比如這次的疫情。就使很多人產生了應激反應,恐慌、煩躁、緊張、失眠、食欲不振等生理和心理現象。
基本情緒是與生俱來的,保護我們能夠生存下來的。比如害怕的情緒,會讓我們遠離危險或者是加入戰斗。復合情緒是在生長過程中慢慢學習得來的。情緒的理解是要通過我們大腦的處理,產生認知。
二、不良情緒帶給自己和家人的傷害是什么?
踢貓效應: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泄的最弱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
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里窩火,狠狠去踹身邊的貓。貓莫名其妙的,趁你不注意,就在你的床上拉尿。我們反思一下,我們在批評孩子或者與家人發脾氣的時候,有多少是真的因為當下的事情,有多少是因為情緒的遷移呢?例如:遷怒。不良情緒對家人,朋友會造成心理上的傷害。 如,工作壓力大的人,經常情緒失控,轉而會把不良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有一些孩子無法消化情緒,他就會傷害自己,自殘的孩子并不少見。他們用身體上的疼痛,換取心理上的舒適感。這也是一種變形的踢貓效應。
三、如何管理我們的情緒
情緒是由于某一情境的變化引起自身狀態的感覺。
認知評估:注意到外界發生的事件(或人物),認知系統自動評估這件事的感情色彩,因而觸發接下來的情緒反應(例如:看到心愛的寵物死亡,你的認知系統把這件事評估為對自身有重要意義的負面事件)。
身體反應:情緒的生理構成,身體自動反應,使你適應這一突發狀況(例如:意識到寵物死亡無法挽回,你的神經系統覺醒度降低,全身乏力,心跳頻率變慢)。
感受:人們體驗到的主觀感情(在寵物死亡后,你的身體和心理產生一系列反應,主觀意識察覺到這些變化,把這些反應統稱為"悲傷")。
表達:面部和聲音變化表現出這個人的情緒,這是為了向周圍的人傳達情緒主體對一件事的看法和他的行動意向(例如:看到寵物死亡,你感受到了悲傷,嘴角向下,開始哭泣)。對情緒的表達既有人類共通的成分,也有各地獨有的成分。
行動的傾向:情緒會產生動機(例如:悲傷的時候希望找人傾訴,憤怒的時候會做一些平時不會做的事)。
如何調節情緒
1、用表情調節情緒,有研究發現,憤怒和快樂的臉部肌肉使個體產生相應的體驗,憤怒的表情可以帶來憤怒的情緒體驗,所以當我們煩惱時,用微笑來調節自己的情緒可能是個很好的選擇。對著鏡子微笑,你的感受是愉快的的。
2、人際調節,人與動物的區別在于他的社會屬性,當情緒不好時,可以向周圍的人求助,與朋友聊天、娛樂可以使你暫時忘記煩惱,而與曾經有過共同愉快經歷的人,則能引起你當時愉快的感覺。
3、環境調節,當情緒不好時可以選擇一個環境優美的地方,在優美的大自然中,心情自然而然會得到放松。還可以去那些曾經開心過的地方,記憶會促使你想起愉快事情。
4、認知調節,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我們的認知,來改變我們的情緒。比如說在為了每件事兒煩躁時,可以對事情進行重新評價,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問題,改變我們刻板的看問題方式。
5、回避引起情緒的問題,有一個3秒鐘原則,當你有情緒的時候,請轉身,并停3秒鐘,你會感覺情緒下降了很多。待情緒穩定時,再去解決問題,而且有時候問題的解決方案會在從事其他事情時不經意的想出來。